此文相当于本站的地基了,由浅入深,通过例题来推导计算公式
1985年,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放了无线频谱的ISM(工业、科学和医学)频段,开放的频段包括915MHz,2.4和5.8GHz。
1、WIFI1
1997年,作为第一个标准,也被称为原始标准或802.11-1997标准。IEEE802.11定义了WLAN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的基本规范,支持最高传输速率为2Mbps,主要工作在2.4Ghz频段。
发布时间 | 频率 | 频宽 | 速率 | 调制方式 |
1997年11月 | 2.4GHz | 20MHz | 1, 2 | DSSS |
2、WIFI2
802.11b在2.4GHz频段上提供最高11 Mbps的链接速度,获取了市场成功。802.11a将正交频分复用(OFDM)引入802.11,使用5GHz频段提供最高54 Mbps的速率,但由于工作频段不同,新设备想要利用802.11a提供的高速率又要与庞大的802.11b设备基础保持向后兼容性会增加成本,
WIFI7
首先与WIFI6的对比:
1、4K QAM调制,WIFI6仅支持1K QAM,可能比提升20%,如2402*1.2→2882Mbp?(单车载重提升20%)
2、MIMO从8×8到16×16
3、MLO支持,不同频段同时传输(现阶段最有用)(能把旁边的国道、县道合并成一条路)
4、MRU(更加智能化的出入口收费站调度,显著增加不同车辆的通行效率)
3、6GHz
4、320MHz(高速车道拓宽一倍)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MLO的支持条件非常严格,一定要确认终端芯片(手机或电脑WLAN芯片)支持MLO的规格,每种芯片支持的规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拿目前电脑网卡中用得非常多的Wifi7网卡、Intel BE200来说,它 支持“2.4G+5G”、“2.4G+6G”、“5G+6G”等MLO规格,但它不支持5.2G+5.8G的MLO。(联发科的MT79XX也不支持,但高通WCN7851支持。)
多说一句,4K QAM的应用条件也“极为严格”,手机或电脑必须“极度”靠近路由器,才有速度提升;离开半米左右,可能就和1024QAM差不多了;所以,对实际网速影响也不大。
双5Gmlo会影响信号强度
2.4G+5Gmlo会影响ap的漫游
mlo主要为了让多个大范围频段组可以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 次要才是叠带宽。。。
特有利于大面积多热点漫游环境的部署 安装ac+ap/mesh过程不再需要微调小范围信道甚至可以不用精确计算ap位置。。。
物理安装过程约等于目测 然后交给固件/软件来管理 不远的未来必然会加入ai作进一步动态平衡/流控/无缝切换等等。。。
这些小步伐都是朝着那个遥远的未来 移动通信和固网整合/融合 也将会是必然的 只是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得到。。。
碰撞检测CSMA
CSMA/CD协议已成功应用于使用有线连接的局域网,但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下,却不能简单地搬用CSMA/CD协议,特别是碰撞检测部分。主要有两个原因:
1)接收信号的强度往往会远小于发送信号的强度,且在无线介质上信号强度的动态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若要实现碰撞检测,则硬件上的花费就会过大。
2)在无线通信中,并非所有的站点都能够听见对方,即存在“隐蔽站”问题。
为此,802.11标准定义了广泛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CSMA/CA 协议,它对CSMA/CD协议进行了修改,把碰撞检测改为碰撞避免(Collision Avoidance,CA)。“碰撞避免”并不是指协议可以完全避免碰撞,而是指协议的设计要尽量降低碰撞发生的概率。由于802.11无线局域网不使用碰撞检测,一旦站点开始发送一个帧,就会完全地发送该帧,但碰撞存在时仍然发送整个数据帧(尤其是长数据帧)会严重降低网络的效率,因此要采用碰撞避免技术降低碰撞的可能性。
由于无线信道的通信质量远不如有线信道,802.11使用链路层确认/重传(ARQ)方案,即站点每通过无线局域网发送完一帧,就要在收到对方的确认帧后才能继续发送下一帧。
终端上网速度慢。WLAN采用的是CSMA/CA机制,并发的无线用户数越多,无线报文相互冲突的概率迅速增大,导致上网速度急速下降。例如在高密场景如体育馆看台,无线用户密度大,AP每个射频下接入用户数多,报文冲突概率大,所以通常选择部署三射频AP和高密小角度定向天线,控制每个射频下接入的用户数,减少报文的冲突概率。
频段带宽
如20/40/80/160/320MHz,频段越宽相当于车道越宽,但传输距离越短,因为功率不变,相当于汽油总量不变,越多车跑,每辆车的跑的距离就短了。
带宽(英语:bandwidth)在计算机领域中是指可用或耗用的信息量比特率,通常以测得的每秒数量表示。带宽包括网络带宽[1]、数据带宽[2]、数字带宽等。
该“带宽”的定义与信号处理、无线通信、调制解调器数据传输、数字通信和电子学中的带宽相反,在那些领域中带宽表示以赫兹测量的信号带宽,意味着满足信号功率中良好信号定义水平的可用最低与最高频率之范围。
而可达成的实际比特率不仅取决于信号带宽,也取决于信道上的噪声。